时间: 2025-05-01 07:5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58:07
词汇“期丧”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探讨。以下是对“期丧”这一词汇的分析:
“期丧”并非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它可能是由“期”和“丧”两个字组合而成的非正式表达。从字面上理解,“期”通常指期待、时期或期限,而“丧”则与丧失、悲伤有关。因此,“期丧”可能指的是在某个期待或预期的时期内经历的丧失或悲伤。
由于“期丧”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作者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情境而创造的。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不会使用这个词,因为它缺乏明确的定义和普遍的认知。
由于“期丧”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失落、悲伤、沮丧 反义词:期待、兴奋、喜悦
“期丧”并非一个历史悠久的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它可能是现代人在特定情境下创造的词汇。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期丧”可能被用来描述在期待或预期的美好时刻遭遇不幸或悲伤的情况。这种表达可能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不确定性的一种感慨。
“期丧”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失望、无奈和悲伤。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生活中不可预见挑战的情感反应。
由于“期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会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期丧”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词汇来使用,表达在美好期待中遭遇不幸的主题。
结合图片,可以使用阴沉的色调和悲伤的场景来表现“期丧”的情感。在音乐中,可以选择悲伤的旋律和节奏来传达这种情绪。
由于“期丧”不是一个普遍认知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无从比较。
“期丧”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使用和理解需要特定的语境和创造性的思维。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标准词汇更为重要,但探索和理解非标准词汇也能丰富我们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
1.
【期】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qí)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期,会也。 、 《易·归妹》-归妹愆期。 、 《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若旬虚期于月津。 、 《礼记·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 、 《史记·留侯世家》-与老人期,后何也? 、 《世说新语·方正》-与友期行。
2.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