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0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08:00
词汇“农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推测和分析。
“农末”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农业的末端或末期,即农业生产的结束阶段。然而,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的确切含义可能需要更多的上下文来确定。
由于“农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象征农业社会的结束或变迁。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农末”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很难提供具体的例句。如果强行创造,可能是:
同义词可能包括“农闲”、“农收”等,这些词汇都与农业生产的某个阶段相关。反义词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如果“农末”指的是农业生产的结束,那么“农初”或“农忙”可能是其反义词。
由于“农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农”(农业)和“末”(末端、末期)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描述农业生产的某个阶段。
在农业社会中,农业生产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如果“农末”指的是农业生产的结束,那么它可能与收获、储存和准备过冬等活动相关。
对于有农业背景的人来说,“农末”可能唤起对丰收、劳动和季节变化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和自然界的循环。
由于“农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有限。如果有相关的农业经历,可能会在描述农业生产的特定阶段时使用这个词汇。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农末”用作象征农业社会变迁的词汇,例如:
结合图片,可能会联想到丰收的田野、堆积的谷物和宁静的乡村景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麦田的声音或农民劳作的声响。
由于“农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农业生产的结束阶段。
“农末”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可能需要更多的上下文来确定。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语言使用。然而,由于其不常见,它在日常交流中的实用性可能有限。
1.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2.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