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1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11:21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发热、咽痛和全身性红色皮疹。这种疾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5至15岁的儿童中。
“猩红热”一词源自中文,“猩红”形容其皮疹的颜色,“热”指发热症状。在医学术语中,它对应的英文是“scarlet fever”,其中“scarlet”意为猩红色,“fever”意为发热。
在历史上,猩红热曾是一种严重的儿童疾病,尤其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猩红热的治疗和预防得到了显著改善。
提到猩红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疾病的严重性、儿童的健康问题以及医疗进步的重要性。这种联想可能带有一定的忧虑和关切。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亲戚或朋友的孩子患过猩红热,这种经历让人更加重视儿童的健康和疾病的预防。
在诗歌中,猩红热可以被用来比喻炽热的情感或激烈的冲突,如“他的心中燃起了猩红热的火焰”。
在不同语言中,猩红热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症状和治疗方法在全球范围内是相似的。例如,在英语中,猩红热被称为“scarlet fever”。
猩红热作为一个医学术语,不仅代表了特定的疾病,也反映了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医学科学的进步。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相关的健康问题。
1.
【猩】
猩猩的省称。
鲜红色。
【引证】
《红楼梦》-俄而大轿内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来了。
2.
【红】
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同: 工
【引证】
《汉书·郦食其传》-农夫释耒,红女下机。 、 《汉书·董仲舒传》-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
3.
【热】
(形声。本义:温度高)。
同本义。跟“冷”相对。
【引证】
《素问·五常变大论》-肺甚畏热。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 《列子·汤问》-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组词】
热天;热釜、 热浪;炽热;滚热;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