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3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32:18
词汇“得已”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经过查询,我发现“得已”可能是“不得已”的误写或误用。为了确保分析的准确性,我将基于“不得已”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不得已”的字面意思是指由于某种无法抗拒或避免的情况,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或做出某种决定。基本含义是出于无奈,没有其他选择。
“不得已”由“不”和“得已”组成,其中“得已”古汉语中意为“能够停止”,“不得已”即“不能停止”,引申为“无法避免”。
在**传统文化中,“不得已”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相对照,强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仍需保持道德和仁义。
“不得已”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理解,因为它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挣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得已的情况,比如因为天气原因不得不取消旅行计划,或者因为工作压力不得不加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不得已”来表达一种无奈的美感,如:“风起云涌,不得已而为之,花落知多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悬崖边,背后是追兵,面前是无尽的深渊,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不得已”的情感。
在英语中,“不得已”可以对应为“have no choice”或“be forced to”,在不同文化中,人们对于“不得已”的理解和反应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不得已”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语言表达中如何传达无奈和被迫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立场。
1.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2.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鸡鸣不已。 、 《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德音不已。 、 《史记·项羽本纪》-以故事得已。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孟子·告子上》-是亦不可以已乎? 、 《后汉书·列女传》-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组词】
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