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5:33
“伐冰之家”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文献,字面意思是指能够砍伐冰块的家庭。在古代,冰块是一种珍贵的资源,能够储存和使用冰块的家庭通常是贵族或富裕阶层,因此这个词汇也隐含了富裕和地位的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伐冰之家”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家庭的富裕和地位,或者用来讽刺那些虽然富有但缺乏道德和人情味的家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被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古老。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可能会在讨论古代社会结构或贵族生活时提及这个词汇。
“伐冰之家”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特别是《诗经》和《左传》等古代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
在古代**,冰块的储存和使用是贵族和富裕家庭的特权,因此“伐冰之家”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差异和财富分配不均。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更多地被用作历史研究的参考,或者在文学作品中作为文化符号。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好奇。它让我联想到古代贵族的奢华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结构,同时也引发我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很少有机会使用这个词汇,因为它过于古老和专业。然而,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参与历史讨论时,我可能会遇到并使用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伐冰之家,古韵悠长,
富贵荣华,世代传唱。
金玉满堂,却难掩沧桑,
历史长河,谁主沉浮?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古老的庭院,中央是一个冰窖,仆人们正在忙碌地搬运冰块。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伐冰之家”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用来形容富裕和地位高的家庭,例如英语中的“aristocratic family”或“wealthy household”。
“伐冰之家”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
珍羞百品,同~。
1.
【伐】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伐,击也。 、 《广雅》-伐,杀也。 、 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
【组词】
伐祭、 伐杀
2.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