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3:18
弩张剑拔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弩弓已经拉开,剑已经拔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或者形容人的态度强硬,准备采取行动。
在文学作品中,弩张剑拔 常用来描绘战争前的紧张气氛或人物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紧张或即将爆发的局势。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国际关系,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紧张的军事态势或国际冲突。
同义词: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箭在弦上 反义词:风平浪静、和风细雨、和平共处
弩张剑拔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古代战争的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广泛应用于各种紧张或即将爆发的局势。
在文化中,弩张剑拔 这个成语常常与战争、冲突和紧张局势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对于紧张局势的敏感性和对于和平的渴望。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冲突的不可避免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紧张的商务谈判中使用过这个成语来形容当时的气氛。它帮助我更好地表达了当时的紧张情绪。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风起云涌间,弩张剑拔时,
英雄豪情在,不惧风雨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争前夜的画面,士兵们准备弩弓和剑,气氛紧张。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激烈的音乐,如战争电影的配乐,来增强这种紧张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t daggers drawn" 或 "on the brink of war",它们都传达了类似的紧张和即将爆发的意味。
弩张剑拔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能够准确地传达紧张和即将爆发的局势。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紧张的情感和局势。
昔者周穆巡狩,至乎坛山,吉日癸巳,亲题材石间,弩张剑拔,虎跳龙盘。
轻裾长袖难为伍,一卷吟哦蓬藿门。莫道而今诗思澹,~气犹存。
1.
【弩】
(形声。从弓,奴声。本义:用械发箭的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弩,弓有臂者。 、 《韩非子·难势》-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 、 《荀子·议兵》-魏氏之武卒…操十二石之弩。 、 《资治通鉴》-强弩之末。 、 《汉书·李广苏建传》-伏弩射杀。 、 汉·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
【组词】
连弩、 弩门、 万弩齐发;弩力、 弩子、 弩牙、 弩末、 弩栝
2.
【张】
帐幔,帷幕。 同: 帐
【引证】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 、 《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 、 《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
胀满。 同: 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 《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偾兴。 、 《淮南子·缪称》-亭历愈张。
3.
【剑】
(形声。从刀,佥(qiān)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今之匕首。”-劒,人所带兵也。 、 《管子》-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为剑。 、 《礼记·曲礼》-负剑辟咡诏之。 、 虞世南《从军行》-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组词】
剑锷、 剑首、 剑气
4.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