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3:12
“劲节”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坚韧不拔的节操或品格,强调在困难或压力面前保持坚定和正直。它也可以指植物的坚硬部分,如竹子的节,象征着坚强和不易弯曲的特性。
在文学中,“劲节”常用来形容人物的高尚品质,如在赞美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植物学,它可能指植物的结构特性。
“劲节”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劲”意为强有力,“节”最初指植物的分节,后引申为人的节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人的道德品质。
在**文化中,“劲节”与儒家思想中的“君子”概念相联系,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高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劲节”这个词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强、不屈不挠的形象,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现代社会中的模范人物。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时遇到这个词,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教育价值。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雨中挺立,劲节如竹,心怀不屈之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株在风雨中依然挺拔的竹子,音乐上可以联想到激昂的进行曲,象征着坚定和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integrity”或“fortitude”,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坚持原则和勇气的概念。
“劲节”这个词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期望,对于理解和表达坚韧不拔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劲】
(形声。从力,巠声。本义:强劲有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劲,彊也。 、 《字林》-劲,强也。 、 《礼记·乐记》-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 、 《战国策·宋策》-夫梁兵劲而权重。 、 《列子·说符》-孔子之劲。 、 《淮南子·说林》-弓先调而后求劲。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良将劲弩守要塞。 、 《战国策》-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风力虽尚劲。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此劲敌也。
【组词】
刚劲;劲弩、 劲酒、 劲节、 劲武、 劲猛、 劲兵、 劲卒、 劲勇、 劲锐
2.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