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1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17:39
“侃侃谔谔”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相同的词“侃侃”组成,每个“侃侃”都表示说话从容不迫、理直气壮的样子。整个成语“侃侃谔谔”形容说话有条理,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在文学作品中,“侃侃谔谔”常用来形容人物在辩论或演讲时的风采,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古代文臣武将的辩论场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类似的表达如“说话有条理”、“理直气壮”等更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辩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律师或政治家的辩论技巧。
“侃侃”一词最早见于《论语·述而》,原文为“侃侃如也”,形容孔子说话时的态度。后来,“侃侃”被用来形容说话从容不迫的样子,而“侃侃谔谔”则是对这种状态的强调和重复,以增强表达效果。
在**传统文化中,说话有条理、理直气壮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或正式辩论中。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个人修养和智慧,因此在文学和历史记载中经常被提及。
“侃侃谔谔”给人以稳重、自信的印象,联想到的是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人在公共场合的表现。这种表达方式往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听到一位教授用“侃侃谔谔”的方式介绍他的研究,他的表达清晰有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侃侃谔谔,言如流水,
理直气壮,心似明镜。
想象一个演讲者在台上侃侃而谈,声音坚定而有力,听众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这种场景可以联想到一种庄重而有力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eak with confidence and clarity”,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表达的意思相近。
“侃侃谔谔”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形容了说话的方式,也体现了说话者的内在素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沟通的效果。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亏得朝中有刚正大臣,如姚崇、宋璟辈~,不畏强御。
1.
【侃】
刚直,刚强正直。
【引证】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侃然正色,论前世事。
【组词】
侃直、 侃然
和乐的样子。
【引证】
《汉书·韦贤传》-我徒侃尔,乐亦在而。
【组词】
侃然、 侃尔
2.
【侃】
刚直,刚强正直。
【引证】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侃然正色,论前世事。
【组词】
侃直、 侃然
和乐的样子。
【引证】
《汉书·韦贤传》-我徒侃尔,乐亦在而。
【组词】
侃然、 侃尔
3.
【谔】
(形声。从言,咢声。本义:正直的话)同本义。
【引证】
《说文》-咢,讼也。字亦作諤。 、 《汉书·韦贤传》。注:“直言也。”-咢咢黄发。 、 《后汉书》-臣无蹇谔之节,而有狂瞽之言,不能以尸伏谏,偷生苟活,诚惭圣朝。
4.
【谔】
(形声。从言,咢声。本义:正直的话)同本义。
【引证】
《说文》-咢,讼也。字亦作諤。 、 《汉书·韦贤传》。注:“直言也。”-咢咢黄发。 、 《后汉书》-臣无蹇谔之节,而有狂瞽之言,不能以尸伏谏,偷生苟活,诚惭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