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9:26
“孽宠”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种不正当或不健康的关系,其中一方对另一方有着过度的宠爱或溺爱,这种宠爱往往带有负面后果,可能导致被宠爱的一方产生依赖、自我价值感低下或其他心理问题。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恶性的宠爱”。
在文学作品中,“孽宠”常用来描述复杂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中的不正常现象,如父母对子女的过度保护或溺爱。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对宠物或物品的过度依恋。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用这个词来讨论不健康的依赖关系。
同义词:溺爱、过度保护、纵容 反义词:严格、冷漠、疏远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孽宠”强调了这种宠爱的负面后果和恶性,而“溺爱”和“过度保护”可能更多指的是行为本身。
“孽宠”这个词源自古汉语,其中“孽”字有恶、不正之意,“宠”则是宠爱、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描述不健康的宠爱关系。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强调“严父慈母”,因此“孽宠”往往与家庭教育中的过度宠爱相关联,被视为一种不良的教育方式。
“孽宠”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负面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依赖、无能和悲剧。在使用这个词时,人们往往会带有批评或警示的意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过或听说过某些家庭因为父母的孽宠而导致孩子成长问题的案例。这些故事往往让人反思宠爱的界限和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孽宠”来描绘一种复杂而矛盾的情感关系,如:
在爱的名义下,你给予我孽宠,
甜蜜的枷锁,束缚了自由的翅膀。
在视觉上,“孽宠”可能让人联想到缠绕的藤蔓或束缚的绳索;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低沉的音乐或悲伤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overindulgence”或“enabling”,它们也描述了一种过度的宠爱或支持,但不一定带有“孽宠”中的负面和恶性的含义。
“孽宠”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现象,还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道德评价。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1.
【孽】
(形声。从子,薛声。从子,与子孙有关。本义:庶出的,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木萌旁出皆曰蘖,人之支子曰孽,其义略同。”-孽,庶子也。 、 《史记·商君书》-商君者,魏之庶孽公子也。 、 《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孤立之臣,庶出之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通达事理)。
【组词】
孽长子,孽子、 孽出、 孽孙、 孽庶
2.
【宠】
(形声。从宀(mián),龙声。本义:尊崇)。
同本义。
【引证】
《国语·楚语》。注:“尊也。”-宠神其祖。 、 《说文》-宠,尊居也。 、 《左传·襄公三十年》。谓族也。-宠名皆弃。
【组词】
宠存、 宠重、 崇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