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4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40:42
惊悸:指因惊吓而心跳加速,感到极度恐惧或不安的状态。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面对突发或极端危险情况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惊悸”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惊”和“悸”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惊”指受到惊吓,“悸”指心跳加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恐惧反应的词汇。
在许多文化中,“惊悸”被视为一种普遍的人类反应,尤其是在面对危险或未知时。在某些文化中,人们可能会通过故事、电影或艺术来探索和表达这种情感。
“惊悸”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紧张、不安和恐惧。它可能触发人们对危险或不愉快经历的回忆,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
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一次在深夜听到奇怪的声音,感到一阵惊悸,这种体验让人印象深刻,也加深了对这个词汇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惊悸”来描绘夜晚的寂静被突如其来的声响打破,心跳随之加速的情景:
夜深人静,星光点点, 忽闻异响,惊悸心间。 心跳如鼓,恐惧蔓延, 黑暗中,未知在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黑暗的房间,一个人坐在床上,脸上露出惊悸的表情。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急促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类似情感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可能会使用“panic”或“terror”来描述类似的情感状态。
“惊悸”是一个描述人在面对极端恐惧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人类的恐惧情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悸】
(形声。从心,季声。本义:害怕,心惊肉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悸,心动也。 、 《楚辞·悼乱》。注:“惧也。”-惶悸兮失气。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忽魂悸以魄动。 、 马中锡《中山狼传》-夙行失道,望尘惊悸。
【组词】
心有余悸;悸震、 悸颤、 悸心、 悸怖、 悸恐、 悸悚、 悸罔
心悸病。
【引证】
《汉书·田延年传》-使我至今病悸。 、 《汉书·王莽传中》-太师王舜自莽篡位后病悸,寝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