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2:42
词汇“[帨巾]”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帨巾”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帨巾”是指古代妇女用来擦拭或装饰的小巾,通常由丝绸或其他柔软的材料制成。在古代,帨巾也常作为礼物或信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帨巾”常被用来描绘女性的温柔和细腻,如在《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帨巾常被用作女性角色的道具,用以表现她们的情感和身份。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一些传统文化或历史研究的专业领域中,仍会提及。
“帨”字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妇女用的佩巾,而“巾”则是指布巾。随着时间的推移,“帨巾”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手帕”或“丝巾”等词汇。
在古代*,帨巾不仅是实用物品,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材质和工艺的帨巾反映了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在某些文化俗中,帨巾还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作为定情信物。
提到“帨巾”,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优雅和精致,以及那份被时间沉淀的温柔和细腻。它唤起的是一种古典美和历史感。
(由于“帨巾”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但可以想象在某些传统文化活动中,如古装剧的拍摄或传统节日的庆祝中,可能会用到帨巾。)
在诗歌中,可以将“帨巾”作为意象,表达对古典美的怀念:
轻抚帨巾,
如抚过千年的风霜,
丝丝缕缕,
皆是岁月的温柔。
(由于“帨巾”的特殊性,视觉和听觉联想可能更多来自于古代绘画或文学作品中的描绘,以及相关的音乐作品。)
(“帨巾”作为一个特定的古代汉语词汇,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物品,如西方的handkerchief。)
“帨巾”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
1.
【帨】
佩巾。同“帅” 。古代女子出嫁时,母亲所授。用以擦拭不洁。在家时挂在门右,外出时系在身左。后世遂称女子的生辰为帨辰。
蒙,覆盖。
【引证】
清·张岱《陶庵梦忆》-帨以文锦,一灯三之。
2.
【巾】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巾,佩巾也。 、 《仪礼·士冠礼》-沐巾一。 、 《礼记·内则》-盥卒授巾。 、 《仪礼·士丧礼》-布巾环幅不凿。 、 《仪礼·特牲馈食礼》-静其巾幂。 、 《战国策·魏策》-儿女共沾巾。 、 宋·张俞《蚕妇》-归来泪满巾。 、 清·林觉民《与妻书》-巾短情长。
【组词】
花巾;小丝巾;巾栉、 巾帚、 巾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