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2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29:41
“梨园子弟”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字面意思是“梨园的孩子”。梨园在古代指的是戏曲演员的训练场所,因此“梨园子弟”特指戏曲演员,尤其是那些从小在梨园中学戏曲的演员。
在文学作品中,“梨园子弟”常用来形容那些技艺高超、传承有序的戏曲演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被用来指代那些从事传统艺术表演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戏曲研究或表演艺术,这个词汇则有更为精确的定义和使用。
同义词:戏曲演员、戏班弟子、艺人 反义词:非专业人士、外行人
“梨园”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原指皇家园林,后来因唐玄宗在此设立教坊,培养戏曲演员,故“梨园”逐渐成为戏曲界的代称。随着时间的推移,“梨园子弟”这个词汇也逐渐固定下来,专指戏曲演员。
在**传统文化中,戏曲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梨园子弟因此承载了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的重任。在社会背景中,梨园子弟往往被视为有着特殊技艺和文化传承使命的群体。
提到“梨园子弟”,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传统文化的韵味、精湛的表演技艺以及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怀念。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幸观看过一场由梨园子弟表演的京剧,他们的表演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和梨园子弟对艺术的坚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梨园子弟舞袖长,千古风流一曲扬。”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梨园子弟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伴随着悠扬的戏曲音乐,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感受那份古典的美。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剧院的孩子”或“舞台之子”,但这些词汇没有“梨园子弟”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梨园子弟”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戏曲演员这一职业,更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通省梨园子弟各班愿与者,书名画知,届时齐集湖亭,各演杂剧。
惟兹~,犹存汉官威仪。
唐玄宗十分喜欢音乐,大臣给他讲春秋时期宋王修筑练武场墙壁时请歌唱家癸与射稽伴唱,提高劳动效率的故事。唐玄宗想让音乐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建立音乐学校梨园,经常演奏《霓裳羽衣曲》。唐玄宗还经常亲自去梨园看望这些梨园子弟
1.
【梨】
(形声。从木,利声。梨为棃的俗字。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棃,梨果也。 、 《礼记·内则》-楂棃姜桂。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千树万树梨花开。
2.
【园】
(形声。从囗(wéi),袁声。形符为“囗”(wéi),表示范围。本义: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园,所以树果也。 、 《三苍》-种树曰园。 、 《周礼·大宰》-园圃毓草木。 、 《周礼·载师》。注:“樊圃谓之园。”-以场圃任园地。 、 《易·贲》-于丘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 《乐府诗集·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田园将芜。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4.
【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弟,韦束之次第也。 、 《吕氏春秋·原乱》-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