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0:39
复眼:复眼是一种昆虫和某些甲壳类动物的眼睛结构,由许多小眼组成,每个小眼都能独立感光,形成一个复合的视觉图像。这种结构使得昆虫能够在多个方向上感知光线和**。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复眼常被用来象征昆虫的独特视角或超凡的观察能力,如“他的眼睛像复眼一样,能同时观察到多个方向的事物”。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复眼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观察细致或反应迅速,例如“他的观察力真强,简直像有复眼一样”。
专业领域:在生物学和昆虫学中,复眼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昆虫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同义词:多眼(强调多个眼睛的结构)
反义词:单眼(指单一的眼睛结构,与复眼相对)
词源:复眼一词由“复”和“眼”组成,“复”表示复合或多个,“眼”表示视觉器官。
演变:在古代汉语中,复眼可能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这一术语逐渐被引入并广泛使用。
在某些文化中,昆虫的复眼被赋予神秘或超自然的象征意义,如在一些民间故事中,复眼可能象征着智慧或预知能力。
复眼可能让人联想到昆虫的独特生物特性,带来一种奇异或神秘的感觉。在艺术创作中,复眼常被用来表现异域风情或超现实主义的元素。
在观察昆虫时,我曾被它们的复眼所吸引,那种独特的结构让我对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诗歌: 复眼映照着世界的细微, 每一小眼都是独立的奇迹, 在飞舞中捕捉光影的秘密, 昆虫的视角,自然的诗。
视觉:想象一只蝴蝶的复眼,它们在阳光下闪烁着多彩的光芒,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听觉:想象昆虫飞行时翅膀的嗡嗡声,与复眼的视觉形象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感官体验。
在英语中,复眼被称为“compound eye”,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法语的“œil composé”。不同文化中对复眼的描述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其复合和多重的特性。
复眼作为一个生物学术语,不仅揭示了昆虫眼睛的独特结构,也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界多样性的好奇和探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复眼可以作为一个生动的比喻,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对复眼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自然界的复杂性和语言的丰富性。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