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2:04
念珠:念珠是一种用于仪式或冥想的工具,通常由一系列珠子串成,用于计数祈祷或念诵的次数。在、教(特别是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中都有使用。
念珠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用于计数祈祷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和文化对其形式和用途进行了调整和丰富。
念珠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影响。在**中,念珠用于念诵佛号;在天主教中,念珠用于念诵玫瑰经;在伊斯兰教中,念珠用于念诵古兰经的节选。
念珠常与宁静、虔诚和精神修行联系在一起。它可能唤起人们对**仪式的尊重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个人可能在实践中使用念珠,或者在冥想时使用它来帮助集中注意力。例如,一个徒可能会在每天的修行中使用念珠来计数念诵的次数。
在诗歌中,念珠可以被用作象征:
念珠在指尖轻轻滑过,
每一颗珠子,都是一次祈祷的回响,
在寂静的夜晚,它们串联起心灵的宁静。
念珠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一系列光滑的珠子,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环。听觉联想可能包括珠子之间轻轻碰撞的声音,或者念诵时的低语声。
在不同文化中,念珠的形式和用途有所不同。例如,**的念珠通常有108颗珠子,而天主教的念珠则有特定的结构和用途。
念珠作为一个多功能的工具,不仅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也在文化和个人精神修行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体现了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念珠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的多样性。
1.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
2.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