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6:43
词汇“发上指冠”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发上指冠”字面意思是头发竖起,直立如冠。这个成语形容人极度愤怒或激动,以至于头发都竖起来了。
“发上指冠”源自古代对极端情绪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头发被视为身体的一部分,与情绪状态有关。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情绪表达的一种形象化描述。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联想到愤怒、激动等极端情绪,同时也让人想到古代英雄人物在面对不公时的激烈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自己在极度愤怒时的状态,或者用来描述他人的情绪反应。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怒火中烧,发上指冠,英雄泪,洒满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ir standing on end”,用来形容极度恐惧或震惊,与“发上指冠”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
“发上指冠”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仍然是理解古代文学和情感表达的重要词汇。通过学*和分析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度。
盗跖闻之,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湘灵命酒连举十余觞,大醉欢呼,~,已复悲歌出涕。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4.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