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12 06:2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6:28:42
师直为壮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军队因为正义而显得强大”。其中,“师”指的是军队,“直”指的是正义,“为壮”表示因此而显得强大。这个成语强调了正义的力量能够使军队或集体更加强大和有战斗力。
在文学作品中,师直为壮 常用来形容一支军队因为其正义的目标而士气高涨,战斗力倍增。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比喻任何集体或个人因为坚持正义而显得更加有力。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学或政治学中,这个成语被用来讨论正义与力量之间的关系。
师直为壮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师直为壮,曲为老。”原意是指军队因为正义而士气高涨,战斗力强;反之,如果军队行事不正义,则会士气低落,战斗力减弱。
在传统文化中,正义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能够赋予人们力量。师直为壮** 反映了这种价值观,强调了正义在社会和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气、坚定和正义的力量。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正义,相信正义最终会带来胜利。
在日常生活中,师直为壮 可以用来激励自己和他人坚持正确的道路,不畏艰难。例如,在团队合作中,如果团队成员都坚持正义和公平,那么团队就会更加团结和有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师直为壮,正义如炬,照亮前行的道路,不畏黑暗。”
想象一支军队在正义的旗帜下前进,士气高昂,步伐坚定。这种场景可以激发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战鼓声、旗帜飘扬的画面。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Justice is the armor of the righteous”,强调正义作为正义者的保护和力量。
师直为壮 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正义与力量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坚持正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正义和力量的概念。
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
1.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2.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壮】
(形声。从士,爿(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壮,大也。 、 《广雅》-壮,健也。 、 《方言》-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 、 《礼记·曲礼》-三十曰壮。 、 《史记·项羽本纪》-壮士,赐之卮酒。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 、 《逸周书》-男气壮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壮哉我中国少年。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
【组词】
壮浪、 壮盛、 壮勇、 壮武、 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