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9:51
画土分疆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划分土地,分封疆域”。它通常用来描述古代帝王或统治者将土地分封给诸侯或功臣的行为,以此来建立或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个成语强调了土地分配的政治和战略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画土分疆 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王朝的建立或权力结构的形成。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讨论或政治分析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这个词汇用于深入探讨古代国家的形成和治理模式。
同义词:分封、割据、划疆 反义词:统一、集权、合并
画土分疆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君主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则负责维护君主的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领土分配行为。
在文化中,画土分疆** 与封建社会的结构和权力分配紧密相关。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土地和权力的重视,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权力斗争和政治策略。它可能引发对历史变迁和权力游戏的深思,同时也可能唤起对古代英雄和传奇故事的回忆。
在个人经历中,画土分疆 可能与历史学*或文化研究相关。例如,在阅读历史书籍或参观历史遗址时,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解释古代的政治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画土分疆,英雄辈出, 江山如画,岁月悠悠。”
结合古代地图或战争场景的图片,可以增强对 画土分疆 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古代战争的音乐或历史讲座可能与此词汇相关联。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feudal system”(封建制度)在西方历史中也有类似的概念,用于描述中世纪欧洲的权力和土地分配。
画土分疆 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古代的土地分配行为,也反映了权力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形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高光崛起,李赵彷徨,魏晋盗窃,秦隋强梁,偏安割据,画土分疆,无所拘滞,安所纷扰哉。
1.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3.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4.
【疆】
(指事。从土,从弓,从畺(jiāng,田界)。从“弓”,表示以弓记步,即以弓来丈量土地。本义:田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畺,界也。从田,三其界画也。指事。 、 《诗·小雅·信南山》-疆埸有瓜。 、 《周礼·夏官》-有掌疆。
【组词】
疆陇、 疆畛、 疆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