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4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47:33
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是一份英国的全国性日报,创刊于1855年,以其保守的政治立场和对新闻的深入报道而闻名。该报纸主要在英国发行,也有国际版。
《每日电讯报》创刊于1855年,最初是为了通过电报传递新闻而设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发展成为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其报道范围也从国内扩展到国际。
在英国,《每日电讯报》被视为一份具有传统和权威性的报纸,其读者群通常偏向保守派。它在英国的政治和社会讨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提到《每日电讯报》,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严肃的新闻报道、深入的分析和保守的价值观。对于读者来说,它可能代表着可靠性和权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通过阅读《每日电讯报》来了解英国的政治动态和国际新闻,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英国的社会和文化。
在诗歌中,可以将《每日电讯报》作为时间的象征:
晨光初现,《每日电讯报》在手, 字字句句,映照着世界的脉动。
看到《每日电讯报》的封面,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黑白印刷的文字和严肃的新闻图片。听到这个词,可能会让人想起翻阅报纸的沙沙声。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全国性日报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在美国,或《人民日报》在**,都有类似的角色和影响力。
《每日电讯报》作为一份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力的报纸,不仅提供了新闻信息,还反映了英国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媒体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和媒体的运作方式。
1.
【每】
(形声。小篆字形,从屮(chè),母声。屮,草木初生。一说“每”为“母”的异体字。本义:草旺盛生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每,草盛上出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杜注:“晋军美盛,若原田之草每每然。”-舆人诵曰:原田每每。
常常,经常。
【引证】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妪每次谓余曰。 、 ·宗臣《宗子相先生集·报刘一丈书》-每大言曰。
【组词】
每常间、 春秋佳日,每作郊游
2.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3.
【电】
(形声。从雨,申声。本义:闪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电,阴阳激耀也。 、 《五经通义》-电,电光也。 、 《谷梁传·隐公九年》。疏:“霆者,霹雳之别名。有霆必有电,故传云:‘电,霆也。’按,霆,电实同一词,后来歧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电。”-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
【组词】
电火
4.
【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询。汉宣帝名询。-讯,问也。 、 《诗·小雅·正月》。传:“问也。”-讯之占梦。 、 《礼记·学记》。注:“或为訾,按,訾犹咨也。”-多其讯。 、 《左传·文公十二年》。注:“通问之官。”-执讯而与之书。 、 《公羊传·僖公十年》。注:“上问下曰讯。”-君尝讯臣矣。 、 《礼记·王制》-以讯首或告。 、 《汉书·张汤传》。注:“考问也。”-讯鞫论报。 、 《汉书·邹阳传》。注:“谓鞠问也。”-卒从吏讯。 、 《国语·吴语》-乃讯申胥。 、 清·张廷玉《明史》-昼夜搒讯。 、 清·方苞《狱中杂记》-木讯者三人。
【组词】
讯定、 讯治、 讯责
询问;请教。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广问讯。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咸来问讯。 、 清·方苞《狱中杂记》-泛讯之。 、 《红楼梦》-你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
【组词】
讯听
5.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