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1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14:14
华丝葛: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词汇或者特定领域的术语。从字面上看,“华”通常指华丽、美丽,“丝”指丝绸,“葛”是一种植物,其纤维可以用来织布。因此,“华丝葛”可能指的是一种用葛纤维织成的华丽布料。
由于“华丝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中几乎不出现。在古代文学中,如果提到,可能是描述贵族或皇室的服饰材料。在专业领域,如纺织学,可能会有更详细的描述和使用。
“华丝葛”可能是由“华”、“丝”和“葛”三个字组合而成,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布料材质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材料可能因为工艺的失传或材料的稀缺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古代**,布料的材质和工艺往往与社会地位紧密相关。华丝葛作为一种可能的高级布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审美标准。
提到“华丝葛”,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贵族的奢华以及传统工艺的精湛。这种词汇带有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由于“华丝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接触到这个词。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时,可以使用“华丝葛”来描绘皇室的服饰:
金殿之上,华丝葛衣,
龙凤呈祥,织就天家气象。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华丝葛长袍的古代贵族,在宫殿的花园中漫步,周围是精致的园林和悠扬的古琴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华丝葛”的词汇,但类似的描述华丽的布料的词汇,如英文中的“brocade”或“silk”,也有类似的含义和用途。
“华丝葛”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的学*和分析更多地是对古代文化和语言的一种探索。虽然它在现代语言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语言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多样性,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华】
2.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
3. 【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