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8:17
“三蜀”是一个历史地理词汇,主要指**古代的蜀地,通常指的是今天的四川省一带。在古代文献中,“三蜀”有时特指蜀郡、广汉郡和犍为郡,这三个地区在汉代是蜀地的核心区域。
“三蜀”一词源于古代对蜀地的行政划分,随着历史的变迁,其具体指代的区域有所变化。在汉代,“三蜀”特指蜀郡、广汉郡和犍为郡,后来逐渐泛指整个蜀地,即今天的四川省。
在**的历史文化中,蜀地(包括“三蜀”)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故事,如三国时期的蜀汉,以及著名的诗人杜甫等。这些都使得“三蜀”在文化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提到“三蜀”,可能会联想到蜀地的美丽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对文化的热爱。
在学*和研究**历史时,我经常遇到“三蜀”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蜀地的地理和文化背景。
在创作一首关于蜀地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三蜀”来增添历史和文化的深度:
古韵三蜀地,山水画中游。
杜甫诗篇在,蜀道难依旧。
提到“三蜀”,可能会联想到蜀地的山水画,如黄山的云海、峨眉山的秀丽,以及川剧的独特唱腔和表演风格。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地理指称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用“Sichuan”或“Shu Region”来指代蜀地。
“三蜀”作为一个历史地理词汇,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代蜀地的行政划分和文化背景,也激发了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的历史和文化。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蜀】
(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蛾蝶类的幼虫 同: 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蜀,葵中蚕也。 、 《诗·东山》。传:“桑蚕也。”-蜎蜎者蜀。 、 《管子·水池》-欲小则化为蚕蠋。 、 《韩非子》-鳣似蛇,禹似蜀,人见蛇则惊骇,见蜀则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