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7:53
词汇“幼秧”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探讨。以下是对“幼秧”这一词汇的分析:
“幼秧”字面意思是指幼小的秧苗,通常指的是农作物在种植初期的小苗。秧苗是指水稻、蔬菜等作物在播种后长出的幼小植株。
由于“幼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农业领域,可能会使用到“幼秧”来描述作物的生长阶段。
“幼秧”由“幼”和“秧”两个字组成。“幼”表示年幼、小,“秧”指水稻或其他作物的幼苗。这个词汇在古代农业文献中可能有所记载,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
在**传统农业文化中,秧苗的生长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收成,因此“幼秧”在农业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希望和生命的开始。
提到“幼秧”,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春天的田野、勤劳的农民和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希望和活力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幼秧”这个词汇,但在参观农田或了解农业知识时,可能会接触到相关的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幼秧”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春风拂过田野间,
幼秧初露绿意鲜。
勤劳双手细心护,
盼得秋来硕果连。
看到“幼秧”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绿油油的田野、清晨的露水和农民的歌声,这些都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幼秧”的词汇,但会有描述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seedling”或“young plant”。
“幼秧”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农业文化中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关注。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的农业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我们可能不会频繁使用“幼秧”,但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象征意义,对于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是有益的。
1.
【幼】
(会意。从幺(yāo),从力。幺,小。年幼力小。本义:幼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幼,小也。 、 《尔雅》-幼,稀也。 、 《礼记·曲礼》-人生十年曰幼。 、 《仪礼·丧服》。注:“谓年十五以下。”-子幼。 、 《礼记·祭义》-慈幼为其近于子也。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幼原耳。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吾幼且少。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余幼好书。
【组词】
幼主、 幼少、 幼志、 幼君、 幼孤、 幼累、 幼蒙、 幼愿、 幼龄、 幼碎、 幼学、 幼虫
小孩儿。
【引证】
陶潜《归去来兮辞》-携幼入室。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扶老携幼。 、 清·林觉民《与妻书》-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组词】
幼壮、 幼科、 幼妇、 幼孺
2.
【秧】
(形声。从禾,央声。本义:植物的幼苗)。
稻的初生幼苗。
【引证】
《说文》。谓秆上皮葳蕤之状。-秧,禾若秧穰也。 、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秧,今俗谓稻之初生者曰秧。
【组词】
秧信、 秧秧、 秧针、 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