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4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42:16
厮咬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动物之间互相咬斗,尤其是指狗之间的激烈争斗。字面意思是指两只或更多的动物用牙齿互相攻击。
在文学作品中,“厮咬”可能被用来形容激烈的争斗或冲突,不仅仅局限于动物之间的斗争,也可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或对抗。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激烈冲突或争执。在专业领域,如动物行为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种类的动物之间的攻击行为。
“厮咬”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厮”(指互相)和“咬”(用牙齿攻击)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动物之间的行为,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它也被用来比喻人类社会中的冲突和竞争。
在中国文化中,动物之间的争斗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类社会中的竞争和斗争。因此,“厮咬”这个词汇在描述社会现象时,常常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激烈。它让我联想到动物之间的原始斗争,以及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竞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动物园看到过两只狮子厮咬,那场面非常震撼,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界中生存竞争的残酷。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厮咬”:
在欲望的草原上,
两只雄狮厮咬,
争夺那唯一的王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只动物在草原上厮咬的场景,尘土飞扬,肌肉紧绷。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牙齿碰撞的声音和动物的嘶吼。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ssle”或“wrangle”,虽然这些词汇更多指的是争斗或争执,而不是具体的咬斗行为。
“厮咬”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表达,它不仅仅描述了动物之间的行为,也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类社会中的冲突和竞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理解社会现象都有重要意义。
1.
【厮】
(从广,斯声。广(yǎn),就山崖作成的房子。厂(hǎn)山石之崖。“斯”也有表义作用。《汉书·严助传》“厮舆之卒”。颜师古注:“厮,析薪者。”“斯、析”都有“劈开”义。本义:古代干粗活的男性奴隶或仆役;服杂役者)。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苏秦传》。正义:“谓炊烹供养杂役。”-厮徒十万。 、 《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厮舆之卒。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厮役扈养,死者数百人。 、 《战国策·韩策》-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在其中矣。
2.
【咬】
(形声。从口,交声。《说文》本从“齿”。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
同本义。
【引证】
《汉书·食货志》引汉·贾谊《论积贮疏》-易子而咬。
【组词】
咬姜呷醋、 咬牙关、 咬瓦、 咬定牙根、 咬钉嚼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