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0:09
“作准”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作为标准”或“作为准则”。它通常用来表示某事物被用作衡量其他事物的基准或标准。
在不同的语境中,“作准”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作准”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词源可以追溯到“作”表示“做”或“作为”,“准”表示“标准”或“准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固定,成为表示“作为标准”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作准”强调了标准和规范的重要性,这与儒家文化中重视礼仪和规范的传统相契合。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寻求一个公认的标准来指导行为和决策。
“作准”这个词给人一种正式和权威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需要严格遵守的规则和标准。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人们对精确性和一致性的重视。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担任领导,我们以团队成员的共识作准,确保每个决策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将“作准”融入,如: “以星辰作准,夜空为幕, 每一颗闪烁,皆为指引。”
视觉上,“作准”可能让人联想到精确的测量工具或严谨的图表。听觉上,它可能与严肃的会议或正式的宣告声音相关联。
在英语中,“作准”可以对应为“as a standard”或“as a benchmark”,在不同文化中,对标准的重视和应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作准”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体现了标准和规范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文化中对权威和一致性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作准”有助于提高我的语言精确性和表达的权威性。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准】
(准本为凖的俗字,现为凖的简化字。但在未简化前,准习用的意义,与凖字有别)。
公文用语 。始于唐·五代 表示允许,认可。
【引证】
《周书·文帝纪下》-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
【组词】
批准;照准;准如所请 引申为比照,作某类事物看待准前例办理;准平原;准尉 表示依据、根据准某部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