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0:41
“九成宫”是一个中文词汇,通常指的是一个古代宫殿或宫廷建筑群。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九成的宫殿”,其中“九成”可能指的是宫殿的规模或重要性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九成宫”可能被用来描绘宏伟的宫殿景象,或者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建筑学的专业领域中,它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的历史建筑。
“九成宫”一词可能源自古代对宫殿的命名*惯,其中“九”在**文化中常代表极致或完整,而“成”则有完成或达到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的历史建筑,或者泛指宏伟的宫殿。
在**古代,宫殿是皇权的象征,九成宫可能代表了皇家的权威和荣耀。在现代,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历史文化遗产,或者在建筑学中作为研究对象。
提到“九成宫”,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辉煌和庄严,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古代文化的尊重。
在参观历史遗址时,我曾听到导游详细讲解九成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这让我对古代建筑和皇家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九成宫中月如霜,千年古韵今犹在。”
想象一座九成宫,可能会联想到宏伟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和庄严的氛围。视觉上,可能会想到金碧辉煌的宫殿和繁复的装饰;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古代宫廷音乐和朝臣的脚步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皇宫”或“宫殿”,但每个文化对其宫殿的命名和描述都有其独特性。
“九成宫”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建筑的宏伟,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2.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3.
【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房屋形。在穴居野处时代也就是洞窟。外围象洞门,里面的小框框象彼此连通的小窟,即人们居住的地方。本义: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宫,室也。 、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 《释文》-古者贵贼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 、 《礼记·内则》-父子皆异宫。 、 《诗·豳风·七月》-上入执宫功。 、 《易·系辞下》-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 《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 《战国策·秦策一》-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 《墨子·号令》-父母妻子,皆同其宫。 、 《战国策·齐策》-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下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