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5:40
“嗷嗷无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或动物因饥饿、痛苦而发出的哀鸣声,却无人理会或无法得到救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处境极其悲惨,无人同情或帮助。
“嗷嗷无告”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形象的描绘了悲惨和无助的情景。在古代文学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就已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并保留至今。
在**传统文化中,同情和救助弱者是一种美德。因此,“嗷嗷无告”这个成语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弱者的关注和同情。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批评社会冷漠和不公。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悲哀。它让人联想到孤独和无助的情景,激发人们对于社会正义和同情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一只受伤的小狗,它在街头嗷嗷无告,最终我决定带它去看兽医并照顾它。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嗷嗷无告”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街头的小猫,嗷嗷无告,
夜色中,它的哀鸣无人知晓。
我的心,被这声音触动,
愿为它,点亮一盏温暖的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孤独的小猫在寒冷的街头,发出微弱的哀鸣声。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悲伤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无助和孤独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ry in the wilderness”或“a voice in the wilderness”,意思是在荒野中呼喊,无人听见。这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对于孤独和无助的共同理解。
“嗷嗷无告”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悲惨和无助的情景,它在文学和社会评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同情和正义的重要性,并在我的语言表达中更加注重对弱者的关怀。
赤子嗷嗷无告,不可以不拯。
1.
【嗷】
(形声。从口,敖声。本义:哀鸣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嗷,众口愁也。 、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组词】
嗷然
2.
【嗷】
(形声。从口,敖声。本义:哀鸣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嗷,众口愁也。 、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组词】
嗷然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 《书·金滕》-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易·益》-告公用圭。 、 《诗·齐风·南山》-必告父母。 、 《仪礼·乡射礼》-以告于乡先生君子。 、 《尔雅·释言》-告,请也。 、 《吕氏春秋·赞能》-敢以告于先君。 、 《书·康王之诰》-敢敬告天子。 、 《书·甘誓》-予誓告汝。 、 《书·汤诰》-诞告万方。 、 《列子·杨朱》-不告而娶。 、 诸葛亮《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资治通鉴·唐纪》-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
【组词】
告事、 告报、 告变、 告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