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0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02:09
嗷嗷待哺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婴儿饥饿时发出的哭声,比喻非常饥饿,急切需要食物或帮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在极度饥饿或困境中的状态。
嗷嗷待哺 这个成语源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嗷嗷者雁,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原意是指鸿雁在泽中嗷嗷叫,后来比喻人或动物在饥饿时的状态。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强调社会对弱势群体的责任和关怀,特别是在自然灾害或社会危机时,强调社会团结和互助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同情和紧迫感,让人联想到无助和急需帮助的情景,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行动意愿。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在学校或社区的慈善活动中,看到或参与到帮助那些嗷嗷待哺的孩子们的项目,感受到社会互助的力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寒冬里,孤儿院的孩子嗷嗷待哺,渴望温暖的春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孩子在寒冷的冬日里,围坐在火炉旁,期待着食物的到来。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孩子们的哭声和期待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tarving for help" 或 "desperate for food",但这些表达没有嗷嗷待哺这样的形象和情感深度。
嗷嗷待哺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生理状态,更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反映,强调了人类在困境中的互助和团结。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和影响力。
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疲弊,府库空虚,下至众庶,嗷嗷苦之。
文章尽可在别的刊物上发表,对于~的创造社的几种刊物却一字也不肯飞来。
1.
【嗷】
(形声。从口,敖声。本义:哀鸣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嗷,众口愁也。 、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组词】
嗷然
2.
【嗷】
(形声。从口,敖声。本义:哀鸣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嗷,众口愁也。 、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组词】
嗷然
3. 【待】 [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4.
【哺】
(形声。从口,甫声。本义:口中含嚼的食物) 同本义。
【引证】
《汉书·高帝纪》-辍饭吐哺。 、 《汉书·匈奴传赞》-稚子咽哺。 、 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组词】
一饭三吐哺
吃食。
【引证】
《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 《孟子·离娄上》-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
【组词】
哺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