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3:23
“匍匐之救”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表达。字面意思是指通过匍匐(即趴在地上爬行)的方式来寻求救助或帮助。这个词汇强调了一种谦卑、恳切的态度,可能用于形容某人在极度困境中以极其卑微的方式寻求援助。
在文学作品中,“匍匐之救”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角色在绝望中的最后努力,强调其无助和迫切需要帮助的情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是为了强调某种极端的求助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个体在社会或心理压力下的行为模式。
由于“匍匐之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但从字面上看,“匍匐”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意为爬行,而“之救”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意为寻求救助。这个词汇可能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谦卑和恳切被视为美德。因此,“匍匐之救”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中被用来强调这种美德。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些极端的社会现象,如灾难中的求救行为。
这个词汇可能带给人一种悲凉、无助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在绝望中挣扎的画面,可能激发人们的同情和救助欲望。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遇到类似情境,如在自然灾害中看到人们以极其卑微的方式求救,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匍匐之救”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绝望的深渊,
他以匍匐之救,
向光明伸出颤抖的手,
祈求一丝希望的曙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废墟中匍匐前进,寻求帮助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凉、沉重的旋律,以增强这种无助和恳求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rawling for help”或“begging for mercy”,但这些表达没有“匍匐之救”那种文雅和古风的意味。
“匍匐之救”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求助意愿和谦卑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这段路十分难走,我们只好~。
1.
【匍】
a.爬,手足并行,如"匍匍前进";b.竭力,如"凡民有丧,匍匍救之";c.趴,如"有些植物的茎匍匍在地面上"。
【引证】
2. 【匐】 ——见“匍匐”(púfú)。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救】
(形声。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救,止也。 、 《周礼·司救》注-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 、 《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使之相救。 、 《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组词】
救止、 救祸、 救灭、 救熄、 救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