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7:01
亭障: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亭”通常指一种小型的建筑物,如亭子,用于休息或观赏风景;“障”则有障碍、阻碍的意思。结合起来,“亭障”在古代军事术语中指的是为了防御目的而设置的哨所或障碍物,用以监视和阻止敌人的进攻。
“亭障”一词源自古代汉语,主要用于描述军事防御设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频率降低,但在历史和军事研究中仍保持其专业性。
在**古代,亭障是边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军事防御需求和对国土安全的重视。
提到“亭障”,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以及边疆的孤寂和坚守。
在参观古代战争遗址时,我曾看到过亭障的遗迹,这让我对古代的防御工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亭障”融入描述边疆风光或战争场景的诗句中,如“亭障孤影立,烽火夜连天”。
想象一座孤独的亭障在风中矗立,周围是荒凉的戈壁,这样的画面可能会搭配悲壮的音乐,增强情感的表达。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防御设施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如罗马的“堡垒”(fortress),但其功能和意义相似。
“亭障”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语言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军事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和文化视野。
1.
【亭】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同本义。后指驿亭。
【引证】
《说文》-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 、 《一切经音义经》-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 《释名·释宫释》-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 《汉书·高祖纪》-为泗上亭长。 、 晋·干宝《搜神记》-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 、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组词】
亭邮、 亭民、 亭寺、 亭舍、 亭传、 亭置、 亭驿
2.
【障】
(形声。从阜,章声。阜,土山。从阜,与高下、险阻有关。本义:阻塞,阻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障,隔也。 、 《通俗文》-蕃隔曰障。 、 《国语·周语》-陂障九泽。 、 《左传·昭公元年》。服注:“陂障其水也。”-障大泽。 、 《吕氏春秋》-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
【组词】
障翼、 障距、 障塞、 障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