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4:58
滞回(Hysteresis)是一个源自希腊语的词汇,原意为“滞后”或“落后”。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它指的是一个系统的输出不仅取决于当前的输入,还取决于过去的输入历史。这种现象通常表现为一个循环或回路,其中系统的响应在达到相同的状态点时会有不同的路径。
滞回一词源自希腊语“ὑστέρησις”(hystérēsis),意为“落后”。在19世纪末,这个词被引入英语,最初用于描述磁性材料的特性,后来扩展到其他科学和工程领域。
在社会科学中,滞回效应可以用来解释社会变革的缓慢性和复杂性,如政策实施后的长期影响。
滞回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缓慢、复杂和不可预测的过程,给人以沉重和挑战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滞回的概念可以应用于时间管理,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要考虑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影响。
在诗歌中,滞回可以被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
时光的滞回,记忆的迷宫, 昨日重现,却已非昨日。
滞回的概念可以通过循环的图形或音乐中的重复旋律来表现,传达一种时间循环和历史重现的感觉。
在不同语言中,滞回的概念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意义——依赖于历史状态的效应——是普遍存在的。
滞回是一个多面向的词汇,不仅在科学和工程领域有重要应用,也在文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丰富的隐喻意义。了解滞回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系统和历史进程的动态。
1.
【滞】
(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滞,凝也。 、 《周礼·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 、 《楚辞·涉江》-淹回水而凝滞。 、 《淮南子·时则训》-流而不滞。
2.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