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0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1:52
响器: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能够发出响亮声音的器具或装置。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乐器(如锣、鼓)、信号装置(如警报器)、或是日常生活中用来发出声响的物品(如门铃)。
响器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响”和“器”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声音和器具。在古代,响器可能指的是简单的打击乐器,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含义扩展到包括各种能发出声音的设备。
在不同的文化中,响器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锣和鼓常用于庆祝和仪式,而在西方文化中,响器可能更多与警报和紧急情况相关联。
响器可能让人联想到热闹的节日、紧张的警报或是悠扬的音乐。它能够唤起人们对声音的感知和情感的反应,如喜悦、紧张或平静。
在日常生活中,响器可能用于各种场合,如门铃提醒访客的到来,或是音乐会上的乐器增添气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中,响器轻响,唤醒了沉睡的村庄,带来了新的一天的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老的锣,阳光下闪耀着金属的光泽;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段由响器主导的节奏,充满活力和动感。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sound device”或“musical instrument”,虽然不完全等同于“响器”,但都指代能发出声音的器具。
响器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增进对声音在人类社会中作用的认识。
1.
【响】
(形声。从口,鄉声。本义:回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響,声也。 、 《剧秦美新》-炎光飞响。 、 《史晨奏铭》-黄玉响应。 、 《易·系辞》-其受命也如响。 、 《水经注·江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汉·贾谊《过秦论上》-云集响应。 、 《聊斋志异·促织》-绝无踪响。
【组词】
响臻、 响彻;响效
2.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