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0:27
响应: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对某种刺激或请求作出反应或回答。基本含义包括回应、反应、答复等。
“响应”一词源于古汉语,最初指声音的回响。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反应和回答。
在社会交往中,“响应”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理解。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响应是评估组织效率的关键指标。
“响应”通常带有一种积极、及时的情感反应,如“及时响应”常被视为负责任和高效的表现。
在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对客户的咨询作出快速响应,这不仅帮助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也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
在诗歌中,可以将“响应”融入描述自然界的元素,如“风对树叶的轻抚,是自然的响应”。
想象一个紧急救援场景,救援人员的快速响应可以通过紧张的音乐和动态的画面来表现。
在英语中,“response”与“响应”含义相似,但在使用上可能更侧重于回答或反应的具体内容。
“响应”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了解其不同用法和含义,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在实际应用中,快速且恰当的响应是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
1.
【响】
(形声。从口,鄉声。本义:回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響,声也。 、 《剧秦美新》-炎光飞响。 、 《史晨奏铭》-黄玉响应。 、 《易·系辞》-其受命也如响。 、 《水经注·江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汉·贾谊《过秦论上》-云集响应。 、 《聊斋志异·促织》-绝无踪响。
【组词】
响臻、 响彻;响效
2.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