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7:51
旅次(lǚ c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旅途中的一次停留或一段行程。它通常用来描述旅行中的某个阶段或站点,强调的是旅行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步骤。
旅次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营造一种旅途的氛围,表达旅人在路上的感受和体验。在口语中,它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旅行经历时,仍可以作为一种文雅的表达方式。在专业领域,如旅游规划或交通管理中,旅次可能被用来指代具体的行程安排或交通班次。
同义词:行程、旅途、旅程、路程 反义词:归途、返程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旅次更侧重于旅途中的一个具体阶段或停留点,而行程、旅途等词汇则可能涵盖更广泛的旅行过程。
旅次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至今仍在使用,但其使用频率可能不如现代词汇高。随着现代交通和旅游方式的变化,旅次的含义和用法也在逐渐演变,但其核心意义——旅途中的一个阶段——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旅行往往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意义,旅次**作为一个词汇,也承载了这种文化内涵。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移动,也反映了旅人在路上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
旅次这个词让我联想到孤独的旅人、漫长的道路和不断变化的风景。它带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深沉的思考,让人感受到旅行的不易和人生的无常。
在我的生活中,旅次这个词常常出现在我规划长途旅行时,我会思考每一个旅次的目的地和停留时间,以及在这些地方可能发生的经历和故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旅次:
在每一个旅次,我写下诗行,
记录风的声音,和月的光芒。
旅次是时间的驿站,
在每一站,我遇见不同的自己。
旅次让我联想到火车车厢内的景象,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以及车厢内人们低语的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的元素共同构成了旅次的生动画面。
在英语中,旅次可以对应为 "leg of the journey" 或 "stopover",这些词汇同样强调了旅行中的一个具体阶段或停留点。不同文化中对旅行的描述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旅次作为一个概念,在不同语言中都有其对应的表现形式。
旅次这个词虽然不常在日常口语中使用,但它作为一个文学性和哲理性较强的词汇,在描述旅行经历和表达旅人心境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度。通过对旅次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旅行不仅是物理上的移动,更是心灵上的探索和成长。
1.
【旅】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军队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现代指师以下的单位,基本上由司令部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或大队组成的战术和行政单位。
【引证】
《说文》-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 庾信《哀江南赋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 、 《孙子·谋攻》-全旅为上。
2.
【次】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上》注-次,舍也。 、 《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次于鱼陵。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素服郊次。 、 《书·泰誓中》-王次于河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