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2:21
同床异梦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两个人虽然睡在同一张床上,但各自做着不同的梦。基本含义是指表面上看起来两个人关系密切,但实际上各自有着不同的想法和目标,心意不一致。
在文学作品中,“同床异梦”常用来形容夫妻或伴侣之间的情感疏离,尽管他们生活在一起,但内心世界却相去甚远。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任何表面上关系密切但实际上心意不合的情况,比如商业伙伴、政治联盟等。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同义词:貌合神离、心不在焉、各怀鬼胎 反义词:心心相印、同心协力、志同道合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貌合神离”更强调外表的和谐与内心的疏离,而“各怀鬼胎”则更强调各自隐藏的动机。
“同床异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宋代,源自《庄子·齐物论》:“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人与人之间表面和谐但内心不一致的情况。
在**传统文化中,夫妻之间的关系被视为非常重要,因此“同床异梦”这个词汇在描述夫妻关系时尤为贴切。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各种人际关系中的不和谐现象。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无奈和悲哀,因为它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可能的失望。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幸福但实际上内心孤独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对看似恩爱的夫妻,但通过他们的对话和行为,我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同床异梦”。这种观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真正心意相通的关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同床异梦的夜,星光不语,
心与心的距离,比银河更远。
表面的和谐,掩盖不了内心的孤寂,
在这无声的夜里,我们各自做着不同的梦。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两个人并肩躺在床上,但眼神空洞,各自望着不同的方向。听觉上,可能会是一段轻柔但略带忧伤的音乐,象征着内心的孤独和距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ving a lie”或“surface harmony”,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表面和谐但内心不一致的概念。
“同床异梦”这个词汇深刻地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它提醒我们在建立和维护关系时,不仅要注重表面的和谐,更要深入了解和沟通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微妙之处。
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但彼等乌合之众,~,一战即溃。
1. 【同】 ——见“胡同”hútòng。
2.
【床】
(形声。从木,爿(pán)声。本义:坐卧的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片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 、 《易·剥牀》王注?-在下而安者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组词】
单人床;双人床;帆布床;折叠床;卧病在床;床裙、 床地平、 床背阁、 床上安床
3.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4.
【梦】
(会意。小篆字形,由“宀”(房子)、“爿”(床)、“夢”(不明也)三字合成。意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即作梦。“夢”由“苜”(mò,眼看不清)、“宀”(人的变形)、“夕”(晚间)三字会意。本义:睡眠中的幻象)。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梦中咳嗽。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人作》-铁马冰河入梦来。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形诸梦。 、 清·林觉民《与妻书》-梦中得我。
【组词】
梦迷、 梦梦铳铳、 梦梦查查、 梦思、 梦中梦、 梦中、 梦语、 梦啼妆泪红阑干(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