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1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10:35
“如风过耳”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话语或事情像风一样轻轻吹过耳朵,不留痕迹。基本含义是指某人对于别人的话或发生的事情不放在心上,不重视,不留下深刻印象。
在文学作品中,“如风过耳”常用来形容人物对某些信息或建议的漠不关心,或者对某些重要**的轻视态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对某件事情的不在意或遗忘。在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心理状态或行为模式时偶尔会出现。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对某事的态度或记忆程度上有所不同,但都与“如风过耳”在某种程度上相关联。
“如风过耳”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其形象的比喻手法在文学中颇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用以描述人们对待信息或**的态度。
在**文化中,重视言传身教和听取他人意见是一种传统美德。因此,“如风过耳”这个词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于认真听取和对待他人意见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轻视和忽视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重视他人意见或不认真对待重要信息的人,这种态度可能会导致错失机会或造成不良后果。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对我的建议如风过耳,后来他们因为未采纳这些建议而遇到了问题。这让我意识到,认真听取和考虑他人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忠告如风过耳,她的泪水却如雨倾盆。”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风中,风吹过他的耳朵,但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听觉上,我可以想象风轻轻吹过的声音,伴随着一种空洞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ter off a duck's back”,意思是指某人的话或批评对另一个人没有任何影响,就像水从鸭子背上滑落一样。
“如风过耳”这个词汇在描述人们对待信息或*的态度时非常形象和生动。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反映社会文化和个人行为模式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思想和情感。
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凤孙听了这些话,倒也~,毫不在意。
1.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
4.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