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3:57
动力学(Dynamics)是一个源自希腊语的词汇,由“dynamis”(力量)和“-ics”(学科)组成。字面意思是指与力量相关的学科或研究。在物理学中,动力学特指研究物体及其原因的学科,即力如何影响物体的状态。
“动力学”一词起源于18世纪,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系统地研究物体**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应用范围扩大,不仅在物理学中,还在社会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中被使用。
在现代社会,动力学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经济学中的市场动力学、社会学中的社会动力学等。这些应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复杂系统的行为。
“动力学”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科学和技术的严谨性,同时也可能激发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复杂互动的好奇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讨论汽车引擎的工作原理时提到动力学,或者在分析人际关系时使用社会动力学的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将“动力学”比喻为生命的脉动:
生命如一部精妙的机器, 动力学是其不竭的源泉, 每一刻的跳动, 都是力的舞蹈, 在时间的舞台上永不停歇。
在不同语言中,“动力学”可能有不同的翻译,但其核心概念——研究**和力的关系——是普遍的。例如,在德语中,“动力学”被翻译为“Dynamik”。
“动力学”是一个多面性的词汇,不仅在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文学和社会科学中发挥着作用。理解动力学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索世界的运作方式,并在个人表达和创作中找到新的灵感。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
3.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