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3:03
词汇“司笾执豆”是一个较为古雅且不常见的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礼仪制度。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司笾执豆”字面意思是指负责管理祭祀时使用的笾和豆。笾和豆是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笾是竹制的,豆是木制的。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负责管理或执行某些特定的、正式的或仪式性的任务。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绘古代宫廷或贵族生活中的仪式场景,强调其庄重和正式。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不常用,可能在一些历史或文化类的讨论中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古代祭祀活动的细节。
“司笾执豆”源自古代的祭祀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到。
在古代,祭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涉及到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生活。因此,负责司笾执豆的官员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重、正式和古老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和繁复的礼仪。
由于这个成语的特殊性和不常见性,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司笾执豆”来描绘场景的庄重和官员的职责。
结合古代宫廷的图片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司笾执豆”的场景和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能在描述古代仪式或官方职责时出现。
“司笾执豆”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部分生活和文化。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的历史和文化。
1.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
2.
【笾】
竹豆。古代用竹编成的食器,形状如豆,祭祀燕享时用来盛果实、干肉。
【引证】
《说文》-籩,竹豆也。从竹,邊声。 、 《周礼·笾人》-掌笾之之宾。 、 《仪礼·祝赞》。注:枣栗之祭 。”-笾祭。 、 《国语·周语》-品其百笾。 、 《左传·昭公六年》-晋侯享之,有加笾。 、 明·刘基《卖柑者言》-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组词】
笾人、 笾豆
3.
【执】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执,捕罪人也。 、 《礼记·檀弓》。注:“拘也。”-而妻妾执。 、 《吕氏春秋·慎行》。注:“囚也。”-使执连尹。 、 《左传·僖公五年》-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被执至南门。
【组词】
执命、 执讯、 执囚、 执问、 执狱
4.
【豆】
(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引证】
《说文》-豆,古食肉器也。 、 《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