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7:39
词汇“剸行”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分析这个词汇,假设它是一个古代或文言文中的词汇。
假设“剸行”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可能的意思是“专行”或“独断专行”,指的是一个人独自决定并执行某事,不听取他人意见。
假设“剸行”源自古代汉语,可能是由“剸”(专)和“行”(行事)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有所记载,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
在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的文化中,“剸行”可能会被视为负面行为,因为它忽视了集体的意见和协作。
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专制等负面形象,给人以独断和不顾他人感受的印象。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个总是剸行己见的人,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无助,因为这种行为往往阻碍了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在创作中,可以将“剸行”用于描述一个固执的反派角色,或者在一个故事中作为冲突的起点。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独断专行的行为,但其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尽管“剸行”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通过假设和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它在古代汉语中的可能含义和使用场景。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决策时需要考虑集体的意见和协作,而不是独断专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并在适当的场合使用。
1. 【剸】 专擅。 统领。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