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2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8:47
内阁:内阁一词源自法语“cabinet”,最初指的是一个小房间或私人办公室,后来在政治领域中指代一个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通常由总理或首相领导,成员包括各部部长或其他高级官员。内阁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
内阁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最初指的是一个小房间或私人办公室,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政府的高级行政机构。在17世纪的英国,内阁开始成为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
内阁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影响。在君主制国家,内阁可能直接向君主负责;在共和制国家,内阁则向议会或总统负责。内阁的组成和职能反映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治理模式。
内阁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力、决策和政治斗争。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政治运作的好奇心,也可能引发对政府决策的批评和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内阁可能与政治新闻、选举活动或政府政策相关。例如,关注内阁成员的变动或内阁会议的决策,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的走向。
在诗歌中,内阁可以象征权力的中心:
在权力的内阁, 决策如刀,锋利而冷酷, 每一言,每一策, 皆关乎国家的命运。
内阁可能让人联想到庄严的会议室、严肃的讨论声和文件的翻阅声。视觉上,内阁可能与深色的木质家具、厚重的窗帘和严肃的面孔相关。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内阁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法语中,内阁称为“gouvernement”;在德语中,称为“Regierung”。尽管词汇不同,但其指代的政治实体和职能相似。
内阁作为一个政治术语,涉及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通过对内阁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体制的运作和政府决策的过程。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内阁一词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讨论政治现象。
1.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
2.
【阁】
(形声。从门,各声。本义: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
门限。
【引证】
《说文》-閣,所止扉也。门开则旁有两长橜杆辂之,止其自阖也。 、 《左传》。-高其闬阁。 、 《尔雅》。郝懿行疏:“此阁以长木为之,各施于门扇两旁,以止其走扇。”-所以止扉谓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