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0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02:37
法螺(fǎ lu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中用来召唤信徒或进行法会的乐器,通常是由海螺壳制成。在文化中,法螺象征着佛陀的法音,能够传播佛法,唤醒众生的觉悟。
在文学作品中,法螺可能被用来象征的神圣或仪式的庄严。在口语中,法螺可能被用来比喻某种传播广泛或影响力大的声音或信息。在专业领域,如研究或仪式中,法螺是一个具体的物品,用于特定的活动。
法螺一词源于文化,最初指的是仪式中使用的海螺壳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也被用来比喻那些具有广泛影响力或传播力的声音或信息。
在文化中,法螺是重要的符号,代表着佛陀的教诲和智慧。在社会背景中,法螺可能被用来象征某种权威或正式的宣告。
法螺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庄严和神圣。它让我联想到宁静的寺庙、虔诚的信徒和深远的佛法。
在我的生活中,法螺主要是在参观**寺庙时遇到的。每次听到法螺的声音,都会让我感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法螺:
晨曦中,法螺声起,
唤醒沉睡的灵魂,
穿越山川,传遍大地,
佛陀的智慧,永不止息。
法螺的视觉联想是古老的海螺壳,表面可能带有岁月的痕迹。听觉联想是悠扬的号角声,回荡在宁静的寺庙中。
在其他文化中,如印度教,海螺壳也常被用作乐器,但在中,法螺具有更深的和文化意义。
法螺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更广泛的语言使用中具有象征性和比喻性的价值。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与、文化和声音相关的主题。
1.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
2.
【螺】
(又作蠃。形声。从虫,累声。本义:凡软体动物腹足类,被有旋线的硬壳都叫螺,种类繁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作螺。-蠃,蜾蠃也。 、 《易·说卦》-离…为蠃。 、 《国语·吴语》。注:“蚌蛤之属。”-其民必移就蒲蠃于东海之滨。 、 《淮南子·本经》-冠无觚蠃之理。 、 《广韵》-螺,蚌属。 、 王嘉《拾遗记·秦始皇》-舟形似螺,沈行海底。
【组词】
螺填、 螺壳、 螺壳钱、 螺蚌、 螺甸、 螺栓帽、 螺舟、 螺首、 螺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