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3:07
“强本弱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加强根本,削弱枝节。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问题或管理事务时,应该注重根本和主要的部分,而不要过分关注次要的细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抓住问题的核心,避免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浪费精力。
在文学作品中,“强本弱枝”常用来比喻处理复杂问题时的策略,强调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根本问题。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建议某人不要在小事上纠结,而应该关注更重要的事情。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政治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指导决策者如何有效地分配资源和处理问题。
同义词“抓大放小”强调的是在处理问题时抓住主要部分,忽略次要部分;而“主次分明”则强调区分主要和次要,但不一定强调要削弱次要部分。反义词“本末倒置”和“舍本逐末”则分别指颠倒了主要和次要的关系,以及放弃了根本,只追求次要的东西。
“强本弱枝”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这里的“强本”指的是加强根本,后来这个概念被扩展到其他领域,形成了“强本弱枝”这个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强本弱枝”的思维方式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和“实事求是”有关。这种思维方式鼓励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保持平衡,注重实效,避免走极端。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重、理性的感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有清晰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在混乱中寻找秩序,或者在繁杂中寻找简洁。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强本弱枝”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在处理工作任务时,要优先完成最重要的部分,避免在次要任务上花费过多时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
我学会了强本弱枝,
抓住那最亮的星,
忽略那些微不足道的光。
视觉上,“强本弱枝”可能让人联想到一棵大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坚固的树干。听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沉稳有力的声音,在众多声音中清晰地传达出主要信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ocus on the essentials”或“prioritize the main issues”,这些表达也强调了在处理问题时应该关注最重要的部分。
“强本弱枝”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问题,还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要有选择性地关注重要事务。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在语言表达中准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以及成语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
【强】
强制,强迫。
【引证】
《考工记·梓人》-强饮强食。 、 《左传·文公十年》-三君皆将强死。
【组词】
强匄、 强媒硬保、 强劝架、 强邀、 强风情、 强为、 强起
劝勉。
【引证】
《周礼·司谏》。注:“犹劝也。”-强之。 、 《孟子》-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3.
【弱】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同本义。与“强”相对。
【引证】
《说文》-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 、 《易·大过》-栋桡,本末弱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 、 《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 、 《孙子·谋攻》-辅隙者则国必弱。 、 《左传·哀公十年》-众散为弱。 、 《商君书·错法》-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 、 《周书·武顺》-两争曰弱。 、 陈寿《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老子》-弱者道之用。 、 陶潜《游斜川》-弱湍驰文舫,闲谷矫鸣鸥。
【组词】
弱植、 弱道、 弱人、 弱湍、 弱力、 弱才、 弱孤、 弱门
4.
【枝】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枝,木别生条也。 、 《素问·移精变气论》-草荄之枝。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不蔓不枝。 、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宋·洪迈《容斋续笔》-正用一枝鸣。
【组词】
枝任、 枝末、 枝主、 枝杪、 枝柯、 枝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