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5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50:38
泥蟠不滓(ní pán bù z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泥一样盘曲,但不沾染污垢”。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虽然身处污浊的环境中,但仍能保持自己的清白和高洁,不被外界的不良影响所玷污。
在文学作品中,泥蟠不滓常用来赞美那些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尚品格和道德操守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写作中,它可以用来强调个人的坚韧和纯洁。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环境对个人品德的影响。
泥蟠不滓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虽在泥涂,不染其身。”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形式,用以形容人在恶劣环境中保持清白。
在传统文化中,保持个人品德的清白和高洁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泥蟠不滓**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强调即使在困难和诱惑面前,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标准。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坚韧、纯洁和高尚的品质。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负面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诱惑和挑战,泥蟠不滓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清白和高洁,不被环境所左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泥泞中盘旋,
不染一丝尘埃,
心如明镜台,
泥蟠不滓,清白自在。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走,但他的衣服和心灵依然干净无瑕。这种形象可以激发人们对纯洁和高洁的向往。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出淤泥而不染”(to rise above the fray),意思是在混乱或不良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纯洁和高尚。
泥蟠不滓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一种赞美,也是对在逆境中保持原则和道德的一种鼓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高尚品质的尊重和追求。
有补于事,泥蟠不滓,行参圣师。
1.
【泥】
阻塞,阻滞。
【引证】
《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组词】
泥滞、 泥漉、 泥饮、 江为山所泥
拘泥于;拘执,不变通。
【引证】
《二刻拍案惊奇》-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
【组词】
泥文、 泥定、 泥信、 泥执、 泥常、 泥象、 泥视
2.
【蟠】
盘曲;盘结
【组词】
蟠木、 蟠龙、 蟠虬、 蟠蛇、 蟠幽、 蟠根、 蟠旋、 蟠结
遍及;充满
【组词】
蟠满、 充满)、 蟠极、 蟠泊、 布满)、 蟠胸、 、 蟠礴、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滓】
(形声。从水,宰声。本义:液体里下沉的杂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泥之黑者为滓,字亦作淄。-滓,淀也。 、 《太玄·更》。注:“黑也。”-化白于泥淄。 、 刘峻《送橘启》-脉不粘肤,食不留滓。 、 唐·陆羽《茶经》-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受五升。
【组词】
滓方、 滓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