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8:42
染坊:染坊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专门从事染布、染色工作的作坊或工厂。在古代,染坊是纺织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负责将原材料如棉、麻、丝等染成各种颜色,以供制作衣物和其他纺织品。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染坊常常被用来象征生活的丰富多彩或社会的繁华景象。例如,在《红楼梦》中,染坊的描写可能与贾府的奢华生活相联系。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染坊一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用来比喻某人或某事物“染色”或“改变”的状态。
专业领域:在纺织和服装行业,染坊是一个专业术语,指代进行染色工艺的场所。
同义词:染色厂、染织厂、染料厂
反义词:漂白厂(因为漂白是去除颜色的过程,与染色相反)
词源:染坊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染”指的是染色,“坊”指的是作坊或工场。
演变: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染坊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染色工厂,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的传统文化中,染坊是手工艺人的聚集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手工业发展水平。染坊的存在也体现了人们对色彩的追求和对美的欣赏。
染坊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繁华市井、手工艺人的辛勤劳动以及丰富多彩的纺织品。它也可能唤起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
在现代生活中,染坊的概念可能更多地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因为染色过程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现代染坊可能会采用更加环保的染色技术。
在诗歌中,染坊可以被用来比喻人生的多彩和变化:
人生如染坊, 白布入红出, 色彩斑斓间, 见证岁月长。
染坊可能让人联想到染布时的水声、染料的鲜艳色彩以及工人们的忙碌身影。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染坊的生动画面。
在不同的文化中,染坊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印度,染坊(如巴蒂纳染坊)是著名的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染色技术和色彩而闻名。
染坊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染色工艺,也反映了人类对色彩的追求和对美的创造。在现代社会,染坊的概念仍然与环保和技术创新紧密相关。通过对染坊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文化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1.
【染】
(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染,以缯为色也。 、 《周礼·序官》。注:“兰ň象斗之属,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掌染草。
【组词】
染博士、 染服、 染户、 染茜、 染采、 染事、 染网、 一股暖流染红了她的两颊;染指甲;染头发
2.
【坊】
堤防。 同: 防
【引证】
《礼记·郊特牲》-祭坊与水庸,事也。 、 《礼记·坊记》-大为之坊,民犹逾之。 、 《战国策·秦策》-长城钜坊,足以为塞。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
【引证】
《老残游记》-小号店在这里,后边还有栈房,还有作坊。
【组词】
染坊;粉坊;磨坊;碾坊;油坊;谷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