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9:46
“五坊”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古代城市中的五个行政区划,每个坊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居民。在古代**,坊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位,类似于现在的社区或街区。
“五坊”一词源自古代**的城市管理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具体含义和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概念保持不变。
在古代**,五坊不仅是行政区划,也是社会文化和经济活动的中心。每个坊可能有其特定的市场、庙宇和学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色。
提到“五坊”,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城市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生活场景,带来一种历史感和文化沉淀的情感。
在参观古代城市遗址或博物馆时,可能会遇到关于五坊的介绍,这让我对古代城市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城市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五坊”来描绘城市的繁华和多样性:
长安五坊夜未央,灯火阑珊人熙攘。 市集喧哗声不断,古韵今风共流长。
想象一幅古代城市的画卷,五坊的灯火、市集的喧哗声、行人的交谈声,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古代城市生活图景。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行政区划可能被称为不同的名称,如罗马的“区”(Regiones)或中世纪欧洲的“区”(Quartier),但基本概念相似。
“五坊”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代城市的结构和管理,也让我们对古代文化和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坊】
堤防。 同: 防
【引证】
《礼记·郊特牲》-祭坊与水庸,事也。 、 《礼记·坊记》-大为之坊,民犹逾之。 、 《战国策·秦策》-长城钜坊,足以为塞。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
【引证】
《老残游记》-小号店在这里,后边还有栈房,还有作坊。
【组词】
染坊;粉坊;磨坊;碾坊;油坊;谷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