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2:46
词汇“使官”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使官”字面意思是指担任使节或外交官职的人员。在古代,使官通常是指被派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外交活动的官员。
在文学作品中,“使官”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外交活动的场景中,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出使东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外交专业的文献中可能会出现。
“使官”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使”指的是派遣或使节,“官”指的是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历史或外交语境中仍然保留其意义。
在**古代,使官的角色非常重要,他们不仅代表国家进行外交活动,还承担着传递文化、促进交流的使命。在现代社会,外交官的角色更加专业化,但“使官”一词仍然保留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提到“使官”,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外交场景,以及那些为了国家利益而奔波的官员。这种联想可能会带来一种庄重和尊敬的情感。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到“使官”这个词汇,但在学*历史或阅读相关文献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从而增加对其的理解和认识。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使官”作为一个角色,描述其在古代外交中的智慧和勇气,或者在现代外交中的挑战和成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穿着古代官服的使官,手持国书,面带严肃的表情,准备出使他国。在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庄重的古典音乐,以强调使官的庄严和使命感。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的“diplomat”或“envoy”,也有类似的概念,但具体的使用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使官”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1.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
2.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