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9:43
浇奠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浇水或洒酒来祭奠死者或神灵。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一种祭祀仪式,其中液体(通常是酒)被洒在地上或倒入容器中,以表达对逝者的尊敬和纪念,或者向神灵祈求保佑和恩赐。
在文学作品中,浇奠 常常被用来描绘庄重的祭祀场景,增强作品的情感深度和文化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传统俗或仪式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学、民俗学或历史学中,浇奠 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以探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祭祀俗。
同义词:祭奠、祭祀、奠酒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词汇描述的是一种特定的仪式行为,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浇奠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俗。在古代,人们相信通过浇奠可以与神灵或逝去的亲人沟通,表达敬意和祈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实践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浇奠* 是一种重要的祭祀仪式,体现了对祖先和神灵的尊敬。这种俗在清明节、中元节等传统节日中尤为常见。在现代社会,虽然和祭祀活动有所减少,但浇奠** 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被保留和传承。
浇奠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庄重和肃穆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使用这个词汇时,人们往往会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在个人生活中,浇奠 可能与家族的传统祭祀活动相关。例如,在清明节,家庭成员会一起到祖先的墓地进行扫墓和浇奠,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
在诗歌中,浇奠 可以被用来营造一种庄重的氛围,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
春风拂过墓碑前,
浇奠酒水泪涟涟。
思念如潮涌心头,
岁月悠悠情未变。
浇奠 这个词汇可以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墓地前,缓缓地将酒水洒在地上,周围是静谧的自然环境,偶尔传来鸟鸣声,营造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祭祀仪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能会在墓地前放置鲜花或点燃蜡烛,而不是浇奠酒水。这些不同的*俗反映了各自文化的特点和信仰。
浇奠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具体的祭祀行为,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祭祀俗,以及这些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浇奠 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1.
【浇】
(形声。从水,尧声。本义:沃灌,灌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浇,沃也。 、 李贺《浩歌》-有酒唯浇赵州土。 、 欧阳修《洛阳风俗记》-浇花亦自有时。
【组词】
浇花、 浇溉、 浇沃
2.
【奠】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酋”(即“酒”),下面象放东西的基物。本义:设酒食以祭)。
同本义。特指初死时的备供品敬礼。
【引证】
《说文》-奠,置祭也。 、 《诗·召南·采蘋》-于以奠之。 、 《周礼·牛人》。注:“丧所荐馈曰奠。”-共其奠牛。 、 《礼记·祭统》。注:“非时不而祭曰奠。”-舍奠于其庙。 、 《礼记·郊特牲》。注:“谓荐熟时也。”-故既奠。 、 《礼记·檀弓》-有司以几宴舍奠于其墓。 、 清·袁牧《祭妹文》-奠汝又不见汝食。
【组词】
祭奠、 奠馔、 奠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