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2:09
决断:指做出决定或判断,通常涉及在多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并承担相应的后果。这个词汇强调了决策过程中的果断性和明确性。
决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决”意味着解决或决定,“断”意味着断定或断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强调了决策的果断性和明确性。
在**文化中,决断常常与领导力和权威联系在一起,强调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性。在西方文化中,决断也被视为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可能更强调个人主义和自主性。
决断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坚定和果断。它让我联想到在困难时刻做出勇敢选择的场景,如战场上的指挥官或企业中的领导者。
在我的生活中,决断常常出现在需要做出重要选择的时刻,如选择职业道路或决定是否接受一个新项目。这些决断对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决断”:
在风暴的中心,我决断,
选择了光明的道路,
尽管黑暗在四周蔓延,
我的心中,决断如炬。
决断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个领导者站在高处,俯瞰着他的团队,他的眼神坚定,声音洪亮,传达着他的决策。这种场景可以通过电影中的领导者在危机时刻的演讲来体现。
在英语中,“决断”可以对应为“decision-making”或“judgment”。在不同的文化中,决断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强调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决策的必要性。
决断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中都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做出选择的过程,还强调了果断性和明确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决断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帮助我在面对选择时更加坚定和自信。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对我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1.
【决】
(形声。从水,夬(guài)声。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
同本义。
【引证】
《史记·河渠书》-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 《说文》-决,行流也。 、 《说文通训定声》-人导之而行曰决,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 、 《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 《孟子》-决之东方而东流。 、 《汉书·沟洫志》-治水有决河深川。 、 《韩非子·初见秦》-决水而灌之。 、 《史记·秦始皇纪赞》-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 《韩非子·五蠹》-鲧禹决渎。 、 、
【组词】
决江、 决汩、 决子军、 决泄
2.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