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2:53
词汇“彤銮”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由两个汉字组成:“彤”和“銮”。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彤銮”进行分析:
结合起来,“彤銮”可以理解为指**的红色车驾或仪仗,象征着皇权和尊贵。
由于“彤銮”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但在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出现,用以描述古代皇家的场景或仪式。
“彤銮”在古代文化中代表着皇权的象征,是权威和尊贵的体现。在古代社会,**的出行仪式非常讲究,彤銮作为仪仗的一部分,显示了皇家的威严和礼仪。
提到“彤銮”,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皇宫的富丽堂皇,以及**的尊贵和权力。这种词汇往往带有一种历史感和庄重感。
由于“彤銮”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学***古代历史或文学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用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彤銮”来描绘古代皇家的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彤銮”的词汇,但类似的皇家仪仗和车驾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如欧洲的皇家马车和仪仗队。
“彤銮”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和文化色彩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古代皇家的尊贵和权威,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和制度。在学*汉语和了解**文化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1.
【彤】
(会意。从丹,从彡(shān)。丹,丹砂。彡,毛饰。本义:彩色装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彤,丹饰也。 、 《书·文侯之命》-彤弓一。 、 《荀子·大略》。按:“丹漆也。”-诸侯彤弓。
【组词】
彤几、 彤镂、 彤辇、 彤壶、 彤庭、 彤车、 彤弓、 彤矢、 彤闱
赤色。
【引证】
《书·顾命》-麻冕彤裳。 、 《诗·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组词】
彤丹、 彤芝盖、 彤彤、 彤珠
2.
【銮】
(形声。从金,羉(luán)声。本义:古时皇帝车驾所用的铃)。
古代皇帝车的仪铃,安装在轭首或车衡上方。上部一般为扁圆形的铃,铃内有弹丸,铃上有辐射状的镂孔。下部为长方形的座;座的两面常有钉孔。西周时开始流行。
【引证】
《说文》-人君乘车四马四镳八銮,铃象鸾,鸟声,和则敬也。 、 《礼记·经解》-升车则有銮和之音。 、 《东京赋》-銮声哕哕。
【组词】
銮刀、 銮辂、 銮音、 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