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4:10
彦士:该词汇在中文中的字面意思是“有才学的人”或“贤士”。它通常用来指代那些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尤其是在文学、学术或政治领域有显著成就的人。
“彦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有学问和品德的人的尊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和学术场合仍保留其尊贵的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彦士”代表了知识分子的理想形象,强调学识与品德的结合。在古代社会,彦士往往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的言论和行为对社会有重要影响。
提到“彦士”,我联想到的是古代文人的形象,他们身着长袍,手持书卷,面带微笑,给人一种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的感觉。这种形象让人感到敬仰和向往。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曾有幸遇到几位真正的彦士,他们的学识和品德深深影响了我,激励我不断追求知识和完善自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彦士”:
春风拂面过,彦士步轻摇。
书卷手中握,诗篇心中描。
想象一位彦士在古色古香的庭院中漫步,手持书卷,轻声吟诵。这种场景可以通过古风音乐和古典园林的图片来呈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在英语中,“彦士”可以对应为“scholar”或“gentleman”,但这些词汇在含义上可能不如“彦士”那样强调学识与品德的结合。
“彦士”这个词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它不仅代表了学识和品德的理想结合,也反映了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期待。在现代社会,尽管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不高,但它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的文化符号。
1.
【彦】
(形声.小篆字形。从彣(wén),厂(hǎn)声。彣,有文采。本义:有才学的人)贤士。才德出众的人;贤才;俊才。
【引证】
《说文》-产,美士有彣也。 、 《尔雅》-美士为彦。 、 《礼记·大学》-人之彦圣。 、 《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组词】
彦哲、 彦圣、 俊彦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