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5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53:26
词汇“履义”在中文中是一个较为正式和文雅的词汇,通常用于描述遵守道德规范、履行职责或承诺的行为。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履义”进行深入分析:
“履义”字面意思是指履行道义或义务。其中,“履”意味着执行、实践,“义”则指道义、正义或义务。结合起来,“履义”强调的是在行为上遵循道德原则,承担应尽的责任。
“履义”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履”在古汉语中有“行走”、“实践”的意思,而“义”则一直指代道德规范或正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履义”逐渐固定为描述遵守道德和履行义务的词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履义”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紧密相关,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道德责任和行为准则。
“履义”一词给人以正直、可靠的情感联想,它鼓励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坚持道德原则,不畏艰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评价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时使用“履义”这个词,例如在职场中,一个履义的员工会被认为是可靠和值得尊敬的。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履义”来表达对高尚行为的赞美:
在风雨中履义而行,
不畏艰难,坚守信念。
视觉上,“履义”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身着正装、面带坚定表情的人物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重的演讲或誓言。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uphold justice”或“fulfill one's dut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遵守道德和履行责任。
“履义”是一个强调道德行为和责任感的词汇,它在文学和正式语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了解和使用“履义”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道德意识。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履义”的含义也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准则。
1.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