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1:47
悬赏:指公开宣布对完成某项任务或提供某条信息的人给予一定报酬的行为。这个词汇通常涉及到金钱奖励,但也可能包括其他形式的奖励,如荣誉、地位等。
悬赏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军事或政治领域,表示对提供重要情报或完成关键任务的人给予的奖励。随着社会发展,其应用范围扩大到民事和商业领域。
在许多文化中,悬赏象征着对正义的追求和对罪恶的惩罚。它也反映了社会对信息和任务完成者的价值认可。
悬赏常带有一种紧迫和期待的情感,因为它通常与寻找失踪人员或解决紧急问题相关。它也可能引发对公平和正义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悬赏可以用于激励他人完成任务,如家庭中悬赏清洁房间或学校中悬赏解决难题。
在诗歌中,悬赏可以用来象征对真理或美的追求: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悬赏一颗星, 只为找到那最亮的真理之光。”
悬赏可能让人联想到旧时的通缉令海报,或者是电影中紧张的追捕场景,伴随着紧张的音乐。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bounty”或法语的“prime”,虽然具体用法和语境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都是指对特定行为的奖励。
悬赏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在法律和商业领域有重要应用,也在文学和个人生活中扮演角色。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一词汇。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赏】
(形声。从贝,尚声。本义:赏赐;奖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赏,赐有功也。 、 《墨子经》-赏,上报下之功也。 、 《易·未济》-三年有赏于大邦。 、 《礼记·祭法》-尧能赏均刑法。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善人富谓之赏。 、 《周礼·载师》-赏田。 、 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史记·项羽本纪》-未有封侯之赏。
【组词】
赏捞、 赏口、 赏田、 赏首、 赏设、 赏赣、 赏地